没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辞职的
我记得有一个午后,和四克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讨论过一个问题。彼时的我们,被出差压得喘不过气来,有写不完的稿子,剪不完的片子。吃完中午饭,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我们聊起了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那么你会想要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
想到这个问题的瞬间,你会觉得,太简单了,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事实上在当时,我俩沉默了许久。
那个时候,在圣保罗读研的姑娘问我们,硕士毕业找什么工作比较好,我们说千万别来央视;她问使馆的小伙伴,他们说,千万别来部委;她问中资公司的男生们,他们说千万别去企业。
然后她就蒙了。她说,为什么你们都这么负面,难道不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吗?难道现在的工作不是你们自己选的吗?
路确实都是我们自己选的。
我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求仁得仁”,在自己梦寐以求的行业里打拼。
做国际销售的男生说,以前最羡慕的就是拿着公文包,带着简单行李全世界飞、全世界谈生意的国际精英,后来他真的去了跨国公司做销售,成为了他。
在使馆工作的姑娘说,以前看电视里播放的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最羡慕那些坐在总理身后的高翻姐姐们,后来她真的去了外交部工作,变成了她。
有同事说,以前最羡慕闾丘露薇,看过她的书,听过她的演讲,最羡慕的是她作为战地记者,后来她自己也做了记者,去了战地,变成了她。
但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是后来。
后来,那个男生常年和家人分居两地,第一年在国内的时间是12天,第二年是23天,第三年只有8天。他匆匆回去结婚,又匆匆离开。在每一个南半球的夜晚,加班到深夜,打开冰箱,喝一罐亚马孙果子做的汽水,继续写下一个报告。
有一次家人生病住院,他出差去了一个偏僻的镇子,没有信号,失联好几天。他说,那些深夜喝汽水的时刻,那些没有手机信号的时刻,他想过两百遍,要不要辞职。
后来,在使馆工作的姑娘,外派非洲,在战乱和疾病并存的国度里,做一名文装解放军。
她说自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每每看到朋友圈哪个姑娘又去了马尔代夫度假,大学时同宿舍的姑娘又生了二胎,这些时刻,她怀疑了两百遍,理想究竟值得吗,而她要不要辞职。
后来,闾丘露薇从凤凰辞职,去追寻新的人生理想了。那个同样去过战地的女记者,在传统媒体日渐衰落,在媒体人都陷入集体迷茫的时代,看着自己微薄的薪水,已经高不可攀的房价,再看看自己坚守的新闻理想,她犹豫了两百遍,要不要辞职,要不要转行。
所以你看,再好的工作都有太多令人崩溃的时刻。没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辞职的。
我们都一样。我们有一大堆想要辞职的理由。老板不近人情,加班比上班还多,我们在每一个委屈的时刻,难过地哭了。我们也不管职场相不相信眼泪了,先哭了再说。
为什么要让我们背那个黑锅?
为什么总是我们做最吃力不讨好的项目?
然后,我们又在每一个发年终奖的日子里发现,会拍马屁的就是人生大赢家,而我们那些一整年加过的班,全当流过的泪吧!
我深刻地记得第一年上班,为了一个是别的部门的老师犯的错误,但又恰恰被这个老师本人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刻,我委屈得在办公室哭了,暗暗下决心再也不要在这里工作了,打开电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简历。心里想的是,和这样的队友一起工作怎么可能有未来呢?我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那是愚蠢的职场新人的第一年。多做了事,觉得委屈;被错怪了,觉得委屈;自己加班而别人没加班,觉得委屈;自己的成绩被别人拿去邀功,觉得委屈。头脑风暴自己的提案不知道比老人们好多少,但就是被唱衰,觉得委屈得六月都要下雪了。
职场新人第一年,我们每一份付出,都想要立刻看到回报。那是一面雪白的绸缎,我们看不得一点瑕疵。只要有一点不对,我们就默念两百遍,我要辞职我要辞职。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但,如果真的再也不回来,那么拉丁美洲的故事我也就没机会讲给你们听了。如果当时真的辞职了,那么我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也许在其他的工作和行业就更不容易实现了。
所以你看,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批评,被误解,受过嘲笑。人在职场,你不是例外。
这些时刻,所有人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而所有人都必须蹚过这些河,内心才会越来越强大,才能不执着于眼下的困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要赶路的人,没时间停下来围观、琢磨、埋怨、仇恨,心里憋着大事儿,就容易淡定。
好多职场新人小朋友会说,是因为这份工作给了我负面影响,所以我想辞职。其实,没有一份工作是如你想象一般圆满的。就像刘若英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然后你会说,我不想要打工了,我要创业,要自己做老板。可是,真的会如你所愿吗?
我看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创业比工作还委屈”。你看到的那些创业者,都还在做着热爱的事业。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辞职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就能少去那些纠结、迷茫、徘徊的时刻,我们是不是可以少想两百遍,然后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毕竟工作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三分之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