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究竟教会了我什么
2.
工作之后,每一个上班的白天都很嘈杂。所以我简直付出一切,只为求得下班后一张安静的书桌。
这两年,我又多了很多一个人做的事情。
今年1月,我一个人去泡温泉。露天温泉在零下近10摄氏度的室外热腾腾地冒着白气,我敷一张面膜,带去了我最喜欢喝的果汁,看完了东野圭吾的小说《圣女的救济》。冬日的傍晚,远处的落日像裹了薄纱一样模糊,而我从未如此快乐而又轻松地享受过年轻。
我也经常一个人去看电影。有时候去得晚了,整整一排都坐满了人,旁人看我的目光竟然都是惊讶,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观影体验。而购票的过程甚至比人多更好,因为我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敲定离我最近的电影院里最合适的那张票。散场之后,我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回味刚才一切意犹未尽的情绪,像刚捕到了猎物的猎人一样兴奋和满足。
在每一个“没有任何人在我身边”的时刻,我都享受这样的安宁和静谧,甚至求取这样的安宁和静谧,因为它让安静而略显深刻的思索成为可能,而对于每一个写作者来说,深刻的思索比什么都重要。
昨晚我看苏珊·桑塔格的访谈录《我幻想着粉碎现有的一切》,访谈者说:“她的一生见证了思考人生如何成为一种令生命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活动。”而苏珊·桑塔格也曾赞同一句话:“没有思考,人类的心灵就死了。”
所以这是孤独教会我的另外一件事儿吧——让我有机会沉入思考,力争不被表层和肤浅所打败,竭尽全力去构建一个完整又不断深入的精神世界。
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再想要安静的、纯粹的孤独,其实已经变成了很难的事情。在微信此起彼伏的提示音中,在密密麻麻的手机APP里,孤独反而无处可寻了。
于是我愈加相信,那些敢于孤独的人才会变得不一样。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写作者,她为了完成书稿,在一间无网络、无电视的房间里过了三个月,手机也只作为最基本的通话工具。
而我一直相信,在一个复杂的、波涛汹涌的社会中,有越多勇于思考、不随波逐流的年轻人,这个社会就越有希望。读书、学习、反省、实践是通向理智的必由之路,一个一个更理智的人才能组成更理智的社会,才能诞生更崇高的自由。
回想漫长的青春岁月,在所有娱乐节目都拉着我沉溺于喧嚣时,是稀薄的、可贵的孤独让我有机会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不得不承认,我是在一次又一次独自摸索和思考的旅程中变成了如今的自己,而一切摸索和思考的旅程都必然是一个人完成的。
我们选择孤独,随后选择深刻。这不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唯一的选择,却是我最想要的选择。